主責單位:慈濟大學校長室
核定年度 | 計畫主持人 | 執行機構 | 科別(系) | 計畫名稱 | 團隊成員 | 執行期限 | 研究專長 |
107 | 張中興 | 花蓮慈院 | 皮膚科 | 發展預防光老化與皮膚癌的新穎介入策略 | 中央研究院-謝小燕;慈濟大學-李政偉 |
107.10.01-111.09.30 |
皮膚腫瘤學、皮膚色素性疾病、再生醫學與組織工程、皮膚過敏及免疫學 |
107 | 黃舜平 | 台中慈院 | 眼科 | 遺傳性視網膜退化疾病的基因體研究與功能分析 | 中央研究院-郭沛恩、呂美曄 | 107.10.01-111.09.30 | 眼科學、神經科學、遺傳學、分子細胞生物學 |
108 | 鄭敬楓 | 台北慈院 | 小兒部 | 利用ATF3新藥誘導劑促進心臟及血管周邊脂肪組織再褐化以及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及慢性心衰竭之研究 | 中央研究院-賴時磊;慈濟大學-張新侯 | 108.07.01-111.06.30 | 小兒科、心臟血管生理學、基礎醫學、分子生物學 |
108 | 林定筠 | 台北慈院 | 腎臟內科 | 以口服色胺酸激發試驗探討硫酸吲哚酚之生成機轉 | 中央研究院-孟子青;台北慈院-洪思群 | 108.07.01-111.06.30 | 內科學、腎臟學、營養學 |
110 | 王鴻俊 | 慈濟大學 | 醫學科學研究所 | 尋找轉移性去勢抗性前列腺癌之表觀遺傳與癌症代謝脆弱點作為治療標的 | 中央研究院-蕭培文;花蓮慈院-江元宏、張嘉峰 | 110.01.01-111.12.31 | 生物化學、表觀遺傳學、癌症生物學、癌症代謝 |
110 | 蕭仲凱 | 台北慈院 | 影像醫學部胸腔放射科 | 以微流體系統篩選微脂體包覆之F236B小分子藥物以及Indocyanine Green (ICG) 進行口腔癌以及乳癌之標示及治療 | 中央研究院-董奕鍾;慈濟大學-李政偉 | 110.01.01-111.12.31 | Molecular Imaging、Nanomedicine、Theragnostic、Stem Cell therapy |
111 | 吳文陞 | 花蓮慈院 | 一般外科 | 針對 Hic-5-Src-JNK-AKT 信號路徑的標靶治療以阻止幾種消化系統癌症發展的臨床前試驗 | 中央研究院-施修明;慈濟大學-尤仁音;花蓮慈院-陳言丞 | 111.01.01-112.12.31 | 生物技術、臨床生化、腫瘤生物、遺傳疾病分子診斷 |
111 | 劉哲文 | 慈濟大學 | 生化學科 | 抗COVID-19藥物之建立及驗證:COVID-19相關抗發炎與抗細菌二次感染之胜肽藥物開發與平台建立 | 中央研究院-陳志毅;花蓮慈院-張淳淳;慈濟大學-許豪仁、吳天元 | 111.01.01-112.12.31 | 生物化學、結構生物學、奈米生物技術、分子生物學 |
112 | 林光慧 | 慈濟大學 | 微免學科 | 建立慈濟世代研究探討老化, 飲食,微生物菌叢,與疾病風險之交互作用 | 中央研究院-林文昌;醫療法人-林俊龍;林光慧 | 112.01.01-114.12.31 | 微生物遺傳學、應用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環境微生物 |
112 | 黃舜平 | 慈濟大學 | 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所) | 針對未解決之遺傳性視網膜退化之基因體研究與功能性分析 | 中央研究院-郭沛恩、鍾邦柱、呂美曄、蔡青晏;慈濟大學-溫秉祥、林明德 | 112.01.01-112.12.31 | 眼科學、神經科學、遺傳學、分子細胞生物學 |
112 | 鄭敬楓 | 台北慈院 | 小兒科 | 脂肪細胞褐變在前列腺癌的癌症進展或緩解作用所扮演的角色 | 中央研究院-周玉山;台北慈院-蔡曜州;慈濟大學-孫德珊、王鴻俊 | 112.01.01-112.12.31 | 小兒科、心臟血管生理學、基礎醫學、分子生物學 |
112 | 蕭仲凱 | 台北慈院 | 影像醫學部胸腔放射科 | 以腫瘤類器官作為一個藥物篩選平台,進行Indocyanine green (ICG), F236B為主的微脂體藥物篩選平台 | 中央研究院-董奕鍾;慈濟大學-李政偉 | 112.01.01-112.12.31 | Molecular Imaging、Nanomedicine、Theragnostic、Stem Cell therapy |
112 | 林明德 | 慈濟大學 | 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所) | 研發預防、早期診斷與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新策略 | 中央研究院-林仲彥、楊鎧鍵;花蓮慈院-彭成桓 | 112.01.01-112.12.31 | 致癌基因於胚胎發育過程的功能探討、生殖細胞的形成機制、斑馬魚疾病模式建立 |